《鹧鸪天》(谁道阴山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5/02/05 浏览次数:14

于中好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阴山,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注释】

①于中好:汪刻本作“鹧鸪天”。

②《十首》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③班固《两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④佚名《点绛唇》:“赋雪归来,绿窗一夜霜风紧。”

【译文】

谁说边塞的路途艰险难行呢?君王巡行边塞,围猎的场面盛况空前,万众欢腾。牵鹰所用的绳索上沾着松树梢头落下的露水,漂着芦叶的溪流深深没过了马鞍。倚靠树干稍事休息,看阳光映照树林。盛大的宴席上有珍贵的黄羊,大家围着金盘欢饮。一夜风吹来,带来萧萧寒意,拥着貂裘却不觉得这寒意有什么打紧。只可惜天冷得太早,围猎尚未尽兴。

【赏析】

从词义推测,此词当为性德扈从康熙帝塞上行猎之作。

词写扈从行猎与欢宴场面,对塞外瑰丽风光与奇异习俗描写颇为生动。风毛雨血,万人齐声欢呼的盛大场面令人难忘。猎鹰盘旋,溪没马鞍的行猎过程也让人印象深刻。而席地围坐,痛饮高歌的欢宴,尤其让人留恋。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新奇,甚至连清晨的寒气都与他处不同。

【汇评】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为扈从行猎词,词中描写,多为写实。康熙十七年九月、十月,清圣祖巡行近边,至遵化及景忠山,与此词节令相合。”

【延伸阅读】

◎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汉班固《两都赋》。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的射猎。)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时。参见前《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注。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