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桃源慢》(斜倚熏笼)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5/02/04 浏览次数:16

忆慢

清代:纳兰性德

斜倚熏笼,隔帘寒彻,彻夜寒于水离魂何处,一片月明千里。

两地凄凉多少恨,分付药炉烟细。

近来情绪,非关病酒,如何拥鼻长如醉。

转寻思、不如睡也,看道夜深怎睡。

几年消息沉浮,把朱颜、顿成憔悴。

纸窗风裂,寒到个人衾被。

篆字香消灯地冷,忽听寒鸿嘹唳。

加餐千万,寄声珍重,而今始会当时意。

早摧人、一更更漏,残雪月华满地。

【注释】

①《后》:“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②彻夜寒于水:袁刻本作“听尽哀鸿唳”。于,《今词初集》等作“如”。

③《凌歒台送韦》:“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④凄凉:袁刻本等作“凄清”。

⑤《凤皇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⑥《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声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唐彦谦《阴》:“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⑦灯她:灯烛。韩惺《无题》:“小槛移灯地,空房锁隙尘。”

⑧李绅《宿扬州》:“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⑨程垓《摊破江城子》:“酒又难禁花又恼,漏声远,一更更,总断魂。”

【译文】

斜倚熏笼,挨过漫长的寒夜。不知你此刻身在何方,是否也和我仰望着同一轮明月?悬隔两地,思念成疾,我在药炉的烟气里一味忧伤。近来情绪低迷,不因酒醉,只因在吟哦诗句时惆怅不已。索性睡去罢了,但夜已深沉,我却久久没有睡意。几次得到你沉沦宦海的消息,在牵挂中我已老去了容颜。急风吹裂窗纸,被褥透进了寒气。熏香已熄,烛火已冷,恍惚中似乎听到嘹唳的雁啼。请你务必保重身体,我到今日才明白你当初的情谊。听更漏声急,看残雪中月光洒满了大地。

【赏析】

词为怀人之作,因见载于《今词初集》,作期当在康熙十七年(1678)之前。红颜未老,就谙尽离别滋味。一片明月,千里。分别多年,音容渺茫,消息隔绝.幽思成疾,终日与药炉为伴,朱颜日渐憔悴。夜深不眠,篆字香消,灯烛黯淡,正独自伤心凄楚,忽听得飞鸿一声,便希望带去自己的祝福。当日离别的叮咛,如今才一一体会。

【汇评】

盛玲《纳兰性德词选》:“这是一阕怀人词。词中提到‘两地凄凉多少恨’,显然是说相思之情。从‘几年消息沉浮’句看,所思之人不仅多年未能见面,而且难通信息,这就不会是指自家眷属;如说是悼亡之作,则卢氏在世时与容若并无久别之事,无需‘寄声珍重’,叮咛‘加餐千万’。细细体味词意,可推断当为追怀早年恋人而作。全词篇幅较长,但徐徐道来,强烈的伤感伴着深情的回忆荡胸而出,以真挚自然胜。”

【延伸阅读】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世说新语·雅量》“方作洛生咏讽”注引宋明帝《文章志》。后指用雅音曼声吟咏为拥鼻吟。)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