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5/01/16 浏览次数:26

虞美人

清代:纳兰性德

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

怕听啼鴂出帘迟,恰到年年今日两。

凄凉满地红心草,此恨谁知道。

待将幽忆寄新词,分付芭蕉风定月斜时。

【注释】

①玉虎:井上的辘轳。《无题四首》之二:“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橡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②《高阳台》:“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③沈亚之《异梦录》:“姚合曰:‘吾友王炎者,元和初,夕梦游吴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笳吹箫击鼓,言葬西施。王悼悲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遂应教诗曰:‘西望吴王国,云书凤字牌。连江起珠帐,择水葬金钗。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词进,王甚嘉之。及寤,能记其事。’”

【译文】

帘外晃动着梧桐树的影子,辘轳静静悬在井口。害怕听到伯劳鸟的叫声惹动忧伤,所以迟迟不愿走出户外。每年的今天,都是我们彼此最相思的时候。满地红心草凄凉无限,你我天人永隔,这样的遗憾有谁能够懂得。我要把对你的回忆寄托在新填的词里,在风停月斜之时,将思念写在芭蕉叶上。

【赏析】

悼亡之作。

赵秀亭等以所用典故“红心草”,推测为悼亡之作(《饮水词笺校》)。张草纫以句中“两相思”、“寄新词”之语,认定为离别的恋人而作(《纳兰词笺注》)。张秉戌则以为在两者之间(《纳兰词笺注》)。但既然是年年今日才两相思,为特定的日子所作,或当属悼亡。金蟾啮锁,玉虎牵丝,与之相随的是相思成灰。梧桐青霜,难免令人想起旧楼新垄两依依,自然凄凉满地。

【汇评】

张秉戌《纳兰词笺注》:“这首词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怀念某意中人的。词极空美,极凄惋。上片说又到了‘年年今日两相思,的时候,所以宁愿幽居独处,不忍步出帘外。下片说相思不绝,遗恨绵长,然而,如此凄绝哀痛的情怀无人知晓;孤单寂寞,如何排遣呢?只有挨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赋新词自慰了。词之境界哀婉幽怨,情致绵密。”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词用‘红心草’典,知为悼亡之作。词云‘年年’,作期当不早于康熙十八年。‘今日’,必为纪念之期,婚日、忌日、葬日,或为其一。”

【延伸阅读】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宋张炎《高阳台》)

◎王生梦侍吴王,闻葬西施,生应教为诗曰:“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见《异闻录》)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