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代北燕南)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4/12/20 浏览次数:19

满江红

清代:纳兰性德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乌、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注释】

①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②胭脂山:燕支山,在古匈奴境内,因产胭脂草而得名。

③《·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④《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⑤《题新雁》:“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⑥李频《赠桂林友人》:“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译文】

离开京城到北方边塞,眼见已走了将近千里。你可知道这胭脂山下,秋天的气息何等悲凉。小立片刻,忽然被冰凉的露水惊到,独眠时候最想念家里熏炉的浓郁香气。而今在四更天倾听乌鸦啼叫,混杂了各种边塞的声音,越发想家。无法消散的,是歌中的悲伤;不能流尽的,是相思的泪水。遥想故乡今夜,你是否也在倚着栏杆思念我?我远在青海湖边,连好梦都做不来,给你的信里只能妄说自己一切都好。你可知这番远别之后,我越发眷恋你,功名利禄如今已经全不挂心了。

【赏析】

《饮水词笺校》谓“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十一至十月初九,性德随扈往山西五台山,此词当为是行之作”,然词中多用边塞意象,如胭脂山、边声、青海,似为塞上之作。考之行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之中,康熙帝两次出行五台山,走的都是过龙泉关、长城岭的南路,并未经过代北之地,故而性德此词之代北燕南之行,秋气边声之叹,或属觇梭龙之旅,或属西使蒙古之行。

词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秋,时纳兰性德随扈五台山。上片说代北燕南,离家尚不甚远,说不上明月千里寄相思,但终究是听闻边声四起,为萧瑟的氛围所包裹,更何况客居孤眠,秋意渐浓,一片衰飒,怎能不令人怆然?下片说想必故园今夜,玉人斜靠阑干,望尽天涯路。为了避免勾起对方的牵挂,词人故意在家信中显得漫不经心。

【汇评】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秋天,诗人到了塞外,思念故园,不禁悲从中来。他想得很多,边声秋意,更勾起了诗人的离情别绪。但是,为了减轻闺中人的烦恼,诗人写家信时,故意显得薄情寡恩,偏偏说自己一点儿也不想家。这种姿态,反进一步表明了他内心的痛苦。”

【延伸阅读】

◎悲哉,秋之为气也。(战国宋玉《九辩》)

◆代:山西;燕,河北。此词有“悲哉秋气”之语,当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去山西五台山时。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