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马客吟歌辞》原文赏析-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25

幽州马客吟歌辞

北朝民歌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注释】

1、快:一作“”。剿儿:指劳苦人民。剿,劳。

2、黄禾:或是带稻的禾。羸:瘦弱。作:和“起”同义。后二句以黄禾能救病马,比有钱才能养活人。

【鉴赏】

幽州马客吟:也是汉人旧曲。《诗集》载五首,本篇是第一首。这一首是劳苦人民的不平之鸣,言无钱难于生活。

古代幽并之地,居民悲歌慷慨,任侠尚气;又多产良马,锋棱瘦骨而善奔驰。此歌辞将幽州之马与客并吟,故称《幽州马客吟歌辞》。全诗颇具格言的素质。

所谓格言素质,是指诗所揭橥的意旨带有较强的哲理意味,把握了生活中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日行千里的良马常常显得瘦骨嶙峋;吃苦操劳的人都和贫困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的前两句既是发现了生活中的这种规律,又显示了对这种现象的困惑和不平。这种不平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历来如此,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言:“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善奔的马由运动之故,体多瘦劲;它们接连不断的体力消耗,实在需要丰实的肌肉,但丰臀圆腰的恰恰是那些终日饱食于厩枥间的驽钝之马。贫穷之人,必多辛劳方能维持艰难的生计;最需要钱物粮米的是他们,但财富偏偏被不劳动的人所占据。

如果说“快马”二句看似平实明白的诗中,蕴蓄着深刻的经验、思考和严正的疑问的话,“黄禾”二句则表现出劳苦者的抗争和觉醒。禾草能让瘦马长起膘来;有了钱财贫苦人就能摆脱困境过起好日子。这两句诗中的潜台词更为重要,这就是钱不会自动长翅飞来,被压迫被剥削者只有起来抗争,才能取得做人的权利,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起义农民所高举的“均贫富”的旗帜也正是这样的指归。

此歌辞虽只短短四句,内容却十分深刻,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全诗文字凝练,节奏短促简快,语意精警。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都是将马与人对写,结构整饬,便于记诵,是一首很出色的谣谚诗。

(费秉勋)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