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劳利歌辞》原文赏析-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时间:2025/09/27 浏览次数:25

雀劳利歌辞

北朝民歌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

【鉴赏】

这首歌辞,宋人郭茂倩的《诗集》编入到“梁鼓角横吹曲”之类中,并于篇末自注云:“右一曲,曲四解。”那么,按照他的意思,这首歌辞应该读为:“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可是辞存曲亡,我们已无法体味由曲调传达出来的情趣和意境,而只能就这首民谣似的歌辞来领略它的意义了。

诗语质朴无华,率直简洁,虽然只有两句,却给我们捕捉到了一种引人深思的景象:北方初的一天,雨急雪密,两者相互交加地纷纷飘落,似乎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静寂了,只有一群群雀鸟在飞翔、在喧闹、在唧唧喳喳地到处觅食。这时候,庄稼收割了,草木枯萎了,各种昆虫也都栖息了。或许,田野里,场地上,还有些残剩的五谷颗粒和草实,可供雀鸟食用的昆虫有时出来蠕动,但是都已经极少了。因此,只有嘴长的雀鸟,或者说灵巧的雀鸟得以饱食果腹;而那些短嘴的雀鸟,或者说笨拙的雀鸟,就只有“唧咕咕”地饿肚皮了。

简短的两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这么凄凉的场景,其氛围也是令人苦寂,感慨的。我们目睹此景,自然也会产生联想:自然界的这种常有的景象,难道人世间、社会上、现实生活里,不也是有类似的情景吗?歌辞的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这一瞬间的自然景象吗?

在战乱的年代里,在灾荒的岁月里,广大人民在各种各样的剥削压迫之下,都为生计挣扎。一些所谓“嘴长”“手长”的人,可能会吃香喝辣,甚至大腹便便;而一些所谓“嘴短”“手短”的人,就只能受冻挨饿、永居贫苦之地。如果这样理解还不离题太远的话,那么,这首歌辞就不仅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季雨雪中雀鸟觅食的生动景象,其深厚的意义更在于它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现实,讽刺了世俗人情。因此,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刺世嫉邪的讽刺诗。

按照传统的诗论说法,这两句歌辞像是一首诗歌的起兴,即所谓兴辞,犹如《》开章明义第一篇《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样,而它的后两句本辞,犹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样的诗句却省略了。其实,省略了比不省略还好。不省略只能使读者就其指意加以理解和认识;省略了反而使读者更加增强想象力,使读者不仅认识到辞面的意思、领略到作者的原意,而且还可以大大超越它的原意,以至联想出许许多多更深广的内蕴和涵义。这,就是这首歌辞的“诗味”,也是它的艺术力量之所在。它言简意长,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社会人生中的现象和哲理……

(霍旭东)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