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乐·其四》(人言襄阳乐)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18

襄阳乐(其四)

南朝民歌

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

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鉴赏】

此诗的抒情主人公为扬州女,富有浓厚的扬州市民习性。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其风土人情,明清人修的《扬州府志·风俗》中如此描述:“土壤膏沃,擅鱼盐布谷之利,商贾懋迁有无,百货廪积。故历代繁华,喜奇险而恶朴拙,都美盛丽之风,靡靡成习。”“其俗轻扬淫佚”,“妇人无事,居恒修冶容,斗巧妆,镂金玉为首饰。杂以明珠翠羽,被服绮绣,袇衣皆纯彩,其侈丽相矣。此皆什九商贾之家。闾左轻薄子弟,率起效之。”“四方富贵宦游者,置妾皆称扬州,麕至而蝇聚,填塞衢市。或为媒妁所绐,误入乐籍者,往往有之。”南朝扬州富裕市民的风俗传统,于此也可见一斑。

诗中的扬州女就是在这样繁华奢靡的都市里生长的。扬州的民俗习尚,自小耳濡目染,深入脑际,家乡习俗,地方观念,相当强烈。她由于种种原因(或者,说不定还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误入乐籍者”),流寓襄阳,他乡异域的生活,她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开头两句,即直吐其内心的积怨与不满:“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人们常说襄阳是个行乐的好地方,然而,襄阳作乐虽好,不是自己享乐之处。襄阳虽云乐,究竟不是自己故乡,始终不如扬州好,所谓“人言扬州乐,扬州信自乐。总角诸少年,歌舞自相逐”。这才是扬州女心目中所认为的真正作乐处。在襄阳,她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她不甘寂寞,受人摆弄,发愤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诗里巧妙地运用双关语:字面之意是说,趁着星光,冒着急风流水,返回我的出生地——扬州去;言外之意实说,回我扬州去,称心如意地尽情过着自由自在的风流生活。

此诗的传神写照处,好就好在第三句的双关语上,就在这里,女主人公个性的泼辣、倔强、风流,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何国治)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