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赏析-陶弘景

时间:2025/07/26 浏览次数:31

答谢中书书[注]--陶弘景[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注释】

[注]谢中书(500—536):谢微,陶弘景的好友,曾任中书舍人。

[注]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著名隐士,与齐梁帝王多有交游,人称“山中宰相”。

[1]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教语,指人间。

[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他继承他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赏析】

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陶弘景是山中隐士,谢中书是朝中显宦,信中没有一句寒暄,更没有一句谈及世务,字里行间流露出超尘脱俗的情怀。

全文很短,只有六十八字。以“山川之美”起首,开篇点明主题。第二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承接第一句,总写山水。接下来第三、四两句仿佛徐徐展开的画面,呈现出色彩丰富的石壁和四季常青的草木。第五、六句写这并非一幅沉寂的画面,而是充满了自由活泼的生灵,从早到晚,林间有“猿鸟乱鸣”,水中有“沉鳞竞跃”。

这一段景色描写,所写不必作一时一地看,更像是对江南山水的概括,一句一景,每一景都体现出江南山水清丽优美、雅致玄远的特征。作者以“欲界之仙都”做比,一方面是在称赞景色之奇美,另一方面也暗示只有超然物外、弃绝名利的人才能体会到。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