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15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 ,闻水声,如鸣佩环(2)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3)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 ,参差披拂(6)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7) ;俶尔远逝(8) ,往来翕忽(9)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0)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篁(huáng)竹:竹林。

(2)如鸣佩环:如同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3)近:靠近、临近。

(4)坻:水中高地。屿:水中的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覆盖、纠结、摇摆、连缀。

(6)披拂:随风摇摆。

(7)怡然不动:一动不动。

(8)俶尔:突然,忽然。

(9)翕忽:轻快敏捷。

(10)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和蛇爬行一样曲曲折折。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我的心情十分愉悦。砍伐竹林,从中开辟一条小道,在下面发现了一个小水潭,潭水十分清凉。一块完整的石头作为潭底,临近岸边,有些石头从潭底突出,成为形状各异的坻、屿、嵁、岩。青翠的树木和茎蔓,互相遮蔽纠结,参差错落,随风摇摆。潭中的鱼大概有百十来条,都好像是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可依托的。阳光直照到清澈的潭水上,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忽然间又游了很远,来回游动得很快,好似是与游人一起欢乐。

从小石潭向西南望去,溪流弯弯曲曲,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所在。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竹林树木环绕,空静寂寥,不见一人,忽然很是凄凉,寒意逼骨,寂静得使人忧伤。由于此地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久留,于是就写下此文走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而来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评析】

本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又名《小石潭记》。本文细腻地勾勒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美景,以及幽寂的气氛,富有诗情画意,从中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中清高孤傲的心境,情景交融。其中尤以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见佳,虽只寥寥几句却甚为准确传神地勾勒出了潭水的空明澄净以及游鱼的形神姿态。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