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乐·其一》(朝发襄阳城)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20

襄阳乐(其一)

南朝民歌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鉴赏】

襄阳乐,《西曲歌》名。南朝民歌,共九首,此其一。这一组曲可说是一轴有关襄阳市民爱情生活的历史风俗画。

起首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审美时空:一朝一暮;襄阳城,大堤。着重渲染典型环境。我们知道,魏晋南朝以来,襄阳地处江汉之间当南北交通要冲,经济繁荣,形势险要。大堤,固城坡,在襄阳城北,面临汉水附近一带,“风物秀美”(《襄阳府志·风俗》)。商贾往来频繁,游客踏如云。一、二句突出地名,饶富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幕优美的舞台背景。三、四句接着介绍主要人物出场:“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大堤上游春少女们美艳如花,风流少年目不暇顾,凝眸注视,显得惊奇、惊异、惊喜、惊羡、惊赞不已。诗人善于化美为媚,从大堤女儿之媚所产生的效果去暗示其美。即通过审美主体——“郎目”所表示的“惊”,由那双“灵魂之窗的眼睛”(达·芬奇《论绘画》)去说话,充分显示出少女的妩媚及其迷人的魅力。这样,诸女儿之美,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含蓄》)。末句“惊郎目”三字,画龙点睛,可谓传神之笔,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何国治)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