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城》原文赏析-卢思道古诗-隋朝诗歌

时间:2025/09/22 浏览次数:15

游梁城

卢思道

扬镳历汴浦,回扈入梁墟。

汉藩文雅地,清尘暧有馀。

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

叹息徐公剑,悲凉邹子书。

亭皋落照尽,原野沍寒初。

鸟散空城夕,烟销古树疎,

东越严子陵,西蜀马相如。

修名窃所慕,长谣独课虚。

【鉴赏】

卢思道的《游梁城》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他所游历的梁城,即著名的梁苑,又称菟苑,为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筑,方圆三百多里,宫室相连,仪仗拟于天子。梁孝王又广致宾客,枚乘、邹阳、司马相如,都被罗致门下。府库金钱超过百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可谓盛极一时。可是好景不长,刘武死后,梁苑逐渐荒芜,变成一片废墟了。

此诗开头两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踪,并点出“梁墟”来。紧接着,诗人用四句诗回忆梁苑昔日的盛况。梁苑地处中原,又有像枚乘、司马相如一班文人做宾客,文采风流自不待言,昔日的文雅之地,至今仍觉清尘暧暧。昔日的梁苑宾客,多是四方豪杰,台苑之中多是显贵之人,可是如今台苑已成荆棘蔓草了。

“叹息”二句,插入议论。感叹梁孝王不如季札之贤,季札对徐君的意向能够心领神会,而梁孝王却对宾客缺乏信任,以致听信了羊胜、公孙诡的谗言,将邹阳下狱治罪。幸赖邹阳上书自明,才得以获释免罪,这里流露出对梁孝王的微词。

“亭落照尽”以下四句,是写梁苑今日的荒凉景象,诗人捕捉的是向晚黄昏之景。“亭皋”,即水边的平地,落日亭皋,可见昔日的宫馆已荡然无存,大地为寒冷所凝结。“尽”字表示太阳将要下山,与“白日依山尽”之“尽”字用法相同。“初”字表示严寒刚刚到来,似为初之景。“鸟散空城”与“烟销古树”都可看出今日梁园的萧条。这四句诗与后日所描写的“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的意境相似,都是用眼前所见的萧条荒凉之景,来代替旧时梁园车马盈门、宾客满座的豪奢场面,诗人通过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抒发了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慨叹。同时,也寓有对豪门贵族的讽刺。

结尾四句,是诗人鉴于繁华易逝,在凭吊古迹的基础上,抒情言志,表明自己不慕富贵。像严光那样的隐逸之士,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文学家,他们流芳千古,美名与日月俱悬,这才是他所羡慕之人。所以他决心以吟咏为事,在诗歌创作中求得乐趣。

此诗用对比手法,写梁园的今昔,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作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又插入作者的议论,又在对比与议论中显示自己的褒贬与感慨。最后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表示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抉择,通过吊古伤今,抒写了自己的怀抱。

(刘文忠)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