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崖穴无结构诗》原文赏析-王由礼古诗-隋朝诗歌

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38

赋得崖穴无结构诗

王由礼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

叶落巢迴,云生石路深。

早梅香野径,清涧响丘琴。

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鉴赏】

王由礼今存诗四首。从现存的诗看,王由礼充满了孤高自赏的情怀,如他写:“露下恒湿,风高翅转轻。叶疏飞更迴,秋深响自清。何言枝里翳,遂入蔡琴声。”托意寄情很是明显。这首《赋得崖穴无结构诗》同样表现了隐逸思想。

这首诗承袭了晋代左思《招隐》中“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之意,写了一个无尘嚣俗扰的深邃宁静的境地。诗起笔即突显出这一清奇幽深的环境,巉岩错落,峭壁参差,呈“无结构”状态,完全是天然之物、化工之设,非人力所为,无斧凿之痕。悬崖高耸,深谷幽杳,乃人迹罕至之处。接着进入具体描绘,写所见情状,“叶落秋巢迴,云生石路深”。因秋深而叶落,因叶落鸟巢更为清晰可辨,且可见远处鸟巢;因白云出岫,更觉山路深不见底。一写秋高气爽之状,一写云雾迷漫之态;一写无叶障而见远,一写缘云漫而知深,极尽变幻之能事。“早梅香野径,清涧响丘琴”,一从气味写,一从声响写。早梅吐艳,香染野径,清泉过涧,泠泠有声。诗人以远处的秋巢,下面的山路,近处的早梅,深处的清涧,构就了一幅深山幽境图。这境地,有动有静,有香有声,清静而不死寂,恬淡而不寡味,是世内之境,又有世外之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于诗末提出“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具有杜衡般芬芳心境的人,才“栖迟”于这些超尘脱俗的境地。诗人前面着力描图绘景,也就在于结出这一主旨。

(徐应佩 周溶泉)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