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薛播州·其十》(北风吹故林)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

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17

赠薛播州(其十)

杨 素

北风吹故林,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

唯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鉴赏】

这是杨素晚年的著名《赠薛播州》中的一首。作者为隋代开国功臣,一生贵显,但此诗无显赫辉煌之气,无雍容闲雅之态,倒是笼罩着落寞、孤独,隐隐透出内心难言的苦痛。

“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全诗从季节的变更发端,那曾是郁郁菁菁的“故林”,如今在北风扫荡下落木萧萧,秋声瑟瑟,引动了诗人无边悲感,云“不可听”,当是听之既久,愁怀已深,方作此慨叹语。“雁飞”“鹤唳”本乃寻常可闻可见,然置于“穷海”“霜皋”的背景之上,就衬出一派深秋气氛,复以“寒”言秋之凛冽,以“净”状秋之苍茫,更赋予自然景物悲凉的色彩。而“雁飞穷海”暗用故事,“鹤唳霜皋”出自《·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在这里展开了更广阔的联想空间。

“含毫”二句承上而来,鸿雁可传书递音,见雁飞而想到作书向远方的友人一吐衷肠,然而,自己这深隐微曲的情怀如何说得出,如何说得尽?即令是知己,恐怕也是难以完全理解的吧!何况,那遥遥传来的鹤鸣声还在提醒:友人远隔异地,山重水障,途路漫漫,这心曲何以传达得到!提着笔犹豫、犹豫,终究还是一个人承受这无可告语的孤独。那一轮冷月的“临映”,更增加寂寞、凄清的况味。月的徘徊多情,正衬出人间世界的冷漠无情,云“有”月相伴,实际是说“无”人知心,这一“有”比“无”还要让人伤情。

《隋书》本传说杨素一生位望通显,但也招致炀帝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这种难堪的处境正是此诗的写作背景。暮年的诗人深感心力交瘁,听秋声而起迟暮之悲,对冷月而凄然伤怀。友人远在他方,自己的苦衷又无法明言,于是只能哀叹:“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此诗名为寄赠,实为自咏悲怀。它表现的是一位权倾一时的重臣在显赫的一生走向终点时,清醒地感受到的萧瑟、悲凉,从情感到文辞无一点矫饰,全诗透出的是“真实”。薛道衡读罢此诗叹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算得“知言”了。

(王 红)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