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原文翻译赏析-杜牧

时间:2025/08/28 浏览次数:14

阿房宫赋--[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4]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6]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7] 歌台暖响,光融融;舞殿冷袖,凄凄。[8]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9]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0]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11]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2]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13]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14]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5]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6]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17]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8]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9]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0]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1]

【注释】

[注]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诗、赋及古文皆工。

[1]“六王”句:六国(韩、魏、赵、齐、楚、燕)被秦国灭亡,四海统一。四川的山光秃,阿(ē)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此指山上树木被砍尽。出:出现。

[2](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楼阁连接不断,占地极广。隔离天日:形容宫殿高大。

[3]构:(从骊山北边)建起。走:趋向。

[4]二川: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5]腰:(走廊)像人的腰部。缦回:萦绕曲折。牙:(屋檐)像牙向上突起。各抱地势:各随地形。钩心: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屋角互相对峙。

[6]囷囷(qūn qūn):曲折回旋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水涡。矗:高高耸立的样子。落:座。

[7]未云何龙: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长桥似龙。复道: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上下都有,称为复道。霁:雨后天晴。冥迷:分辨不清。

[8]风雨凄凄: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

[9]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高些,媵是陪嫁的侍女。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niǎn)车来到秦国。

[10]荧荧:明亮的样子。涨腻:因混入洗脸的胭脂香粉而涨起一层脂膏。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11]辘辘:车行的声音。之:到。

[12]妍:美丽。缦立:久立。缦:通“慢”。幸:皇帝临幸某处。

[13]剽(piāo):掠夺。倚叠:积累。

[14]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

[15]锱铢(zī zhū):极言其细微。

[16]支撑栋梁的柱子。梁:房梁。椽(chuán):架着屋顶的木条。磷磷: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庾(yǔ):露天的谷仓。槛(jiàn):栏杆。呕哑(ōu yā):唱歌。

[17]独夫:指秦始皇。

[18]戍(shù)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函谷关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攻占。项羽在公元前206年入咸阳,焚烧秦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19]族:使……灭族。

[20]使:假使。递:王位按次序传递。三世:二世胡亥、三世子婴,秦灭。

[21]不暇:来不及。

【赏析】

太和二年,太学博士吴武陵向科举主司侍郎崔郾推荐杜牧时说:“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二十三岁的杜牧因这篇慷慨飞扬的名作被举贤良方正科。由《唐才子传》的这段记载,可知《阿房宫赋》在当时已广为传诵。

作品开篇如电影,磅礴、开阔、凝练。“六王毕,四海一”,铺开战国地图,秦国的金戈铁马从韩开始,迤逦向东推进,韩、魏、赵、齐、楚、燕,这些高贵悠久的诸侯国陆续沦为秦国郡县,秦国的黑色在战国地图上蔓延铺展,最终吞没整个中原版图。“蜀山兀,阿房出”,镜头转至四川蒙茸葱郁的山顶,经过砍伐搬运的延时拍摄,仅剩黄土。与此同时,阿房宫的架构逐渐清晰,那是一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建筑,密集繁盛,迫人心神。随后远景扫过阿房宫周围的骊山和咸阳,交代地形位置,并聚焦流经宫殿的渭水和樊川,然后温柔地靠近水面,画面随河间浮花流入阿房宫内。善于状物的杜牧镜头感极强,若在现代一定是位了不起的编剧兼导演。

“流入宫墙”后,杜牧以冷峻的笔触条理井然地描绘煌煌建筑、后宫姝丽、珍宝钟鼎,并对秦人的暴殄天物、毫不爱惜越来越不满。从“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开始,到“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不满接近爆发,最终“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在浓墨重彩地渲染宫殿繁盛后,十四字短句勾勒毁灭,仿佛厚积薄发又速朽的秦朝,起落对比鲜明,不由人不惊心动魄、扼腕嗟叹。

但急转直下、毁于一旦的政权只出现在千年以前吗?悲剧会否重演?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卒章显志,显然意在借古喻今,警戒朝堂,惜哉积重难返,八十二年后唐朝覆灭。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