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翻译赏析-刘禹锡

时间:2025/08/19 浏览次数:15

陋室铭--[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注]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与一起参与“永贞革新”,世称“刘柳”,晚年与并称“刘白”。

[1]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3]案牍:公文,文书。

[4]子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时文学家。

【赏析】

铭是一种文体,从题目看,《陋室铭》应该是一篇要写自己的居室简陋的文章。但实际上,正文中却处处写陋室不陋。而“陋室不陋”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评价标准的变化。全文没有一句直接写到“陋室”是什么样子,只有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的环境,阶上生苔,院中长草,从物质环境的标准看,也确实简陋。然而短文的开头给出了另一种评价标准:评价山和水不在于山的本身是否高、水的本身是否深,而是山中是否有仙、水中是否有龙。只要山中有仙,山就会有名气;只要水中有龙,水就会显得灵异。按照这个逻辑,“陋室”是否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于陋室中住的人,只要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觉简陋了,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也就很自然地从“陋室”转而写“德馨”:往来的朋友都是学问渊博之人,在室内的日常活动是可以修身养性的抚琴读经,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劳神的公务。陋室之中是恬然自适的生活,陋室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谁还会在意居室的物质环境是否简陋呢?就像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旧居,想到它们具有高洁人格的主人,谁又会说它们是简陋的呢?

文章最后一句引孔子的话引得巧妙自然,这一句出自《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只截取了后半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既总结全文,又与“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