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自书》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时间:2025/08/15 浏览次数:16

试笔自书

吾始至南海[1],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2],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3]?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4],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5]。少焉水涸[6],蚁即径去,见其类[7],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8]!”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9],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10]。

【注释】

[1]南海:指海南岛。

[2]天地句:据东汉张衡《浑天仪注》介绍的“浑天说”,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是蛋黄,天是蛋壳,而壳(天)的内外都是水。

[3]有生:生物。孰:谁。

[4]芥:小草。

[5]济:渡。

[6]少焉水涸:过了一会儿,水干了。

[7]类:同类,即蚂蚁。

[8]几不复三句:差点不能跟你再见了,谁知顷刻之间,却出现了这么宽广的大路呀。方轨,两车并行。八达,可以通向八面。

[9]戊寅:元符元年(1098)。

[10]信笔:随意写去。

【赏析】

这是到海南的第二年即元符元年(1098)九月所作的一篇随笔。大概自从来到岛上以后,苏轼的脑中就一直想着邹衍的“大九州”、“大瀛海”的说法,以此来排解困居海岛的愁苦。这在上面那首诗里已经看到,而此篇则又触类旁通,加上了蚂蚁附于盆水浮芥的设想。从“大九州”看海岛,是以大比小;从蚂蚁浮芥看海岛,又是以小喻大,视点的灵活转变反映了苏轼观察人生的通达眼光和超脱智慧。不过,到“少焉水涸,蚁即径去”为止,这个比喻所要说明的道理已经呈现出来,下面让蚂蚁与它的同类见面诉说,完全是“信笔”而下,增强其故事性的延伸。但这一延伸,确实妙趣横生,露出东坡居士俏皮诙谐的真面目。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