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斋》其一(我家凤城北)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五言古诗赏析

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64

茅斋·其一

清代:纳兰性德

我家凤城北,林塘似田野。

蘧庐四五楹,花竹颇闲雅。

客俗鸡能谈,忧来酒堪把。

容膝岂在宽,惬意自潇洒。

静中生虚白,念虑寂然寡。

忽悟形与器,万物尽虚假。

窗中见斗牛,门前骤车马。

试问此闾阎,当时住谁者?

因之叹尘世,我心聊以写。

【注释】

[1]矛斋,又称茅屋、草堂或花间草堂。纳兰性德的矛斋建成于康熙十八年,此二诗系作于康熙十九年之。

[2]蘧庐:古代驿站里供人休息的屋子。

[3]念虑:思虑。

[4]骤:马快跑貌。

[5]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此处指房屋建筑。

【相关诗词】

茅斋·其二

闲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

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

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

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

花发饶冶色,禽鸣多姣音。

色冶眩春目,音姣伤春心。

夕阳下虞渊,寂寞还空林。

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岑。

四时无题诗·其七

水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来收。

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花枝是并头。

柳枝词·其六

永丰坊里谢啼鹃,移植红泥曲槛边。

凉月一帘思往事,是他曾与伴无眠。

艳歌·其四

洛神风格丽娟肌,不见卢郎年少时。

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

咏史·其五

汉江高接蜀江流,霖雨漂沉版筑休。

可惜不教樊口下,襄阳仍属魏荆州。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452首,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