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四(逸骥千里足)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五言古诗赏析

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57

七首·其四

清代:纳兰性德

逸骥千里足,君行日一舍。

休暇岂不欣,何以塞高价。

鹤鸣引双雏,欲集高堂下。

见君养凫鸥,矫翮复悲吒。

【注释】

[1]一舍: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2]高价:通常指器物的珍贵,后又比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

[3]悲吒:亦作悲诧,悲叹、悲愤之意。

【相关诗词】

杂诗七首·其五

重衣少不胜,跃马今踰险。

落景望戈留,孤云迎阵敛。

元戎爱仲宣,荒碛同帷簟。

军前笳鼓沸,幕后琴书澹。

清尊侍华灯,谈宴不知疲。

一言合壮志,磨盾记其词。

悲吟击龙泉,涕下如绠糜。

不悲弃家远,不惜封侯迟。

所伤国未报,久戍嗟六师。

激烈感微生,请赋从军诗。

杂诗七首·其六

巵酒洒荒郊,缟衣泣少妇。

金屏方宛转,一夕向长暮。

狐兔呼凄飙,鸺鹠啸宿雾。

忆子伴刺绣,赪颜恧君语。

邻人起踯躅,哀响凋芳树。

不知吹箫人,离魂渺何处。

我生不能闻,猿哭与嫠诉。

三声断肠迟,不如妇一词。

杂诗七首·其七

药误求仙人,禄湛患失客。

文章猯貉噉,勋名过眼息。

西方有至人,莲花护金碧。

艳艳池水中,列圣坐相觌。

风声宣上法,鸟韵开迷魄。

称名弹指到,百劫慈云侧。

捐兹宇宙乐,从彼金仙迹。

杂诗七首·其一

举世觅仲连,乃在海中岛。

往问齐赵事,默然望林表。

灌园于陵中,绝食太枯槁。

神龙亦见首,不然同腐草。

虚言托泉石,蒲轮恨不早。

登朝表宿誉,食肉以终老。

杂诗七首·其二

谪夜郎,困庸蜀。

纷纷蜍志辈,昏塞饱粱肉。

造物岂无意,与角去其足。

末俗谀高位,文成贵珠玉。

纵云咸池奏,我愚不能读。

一言欲赠君,焚砚削简牍。

此事属穷人,君其享百禄。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452首,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