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赏析-苏轼

时间:2025/08/10 浏览次数:26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1]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2]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3]

【注释】

[1]嘉祐寺:旧址在广东惠阳东江南岸,白鹤峰南侧,不远处有松风亭。

[2]木末:树梢。松风亭仍在高高的树梢。

[3]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前进的话,会被敌人杀死;后退的话,也会被军法处死。甚么时:这时。熟歇:好好歇息一番。

【赏析】

设定了目标,奋力前行,却又到达不得,沮丧、疲乏、焦虑笼罩下来,整个人都不好了。目标的焦虑感想必绑架过每一个人,“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正是急躁又无力的心情写照。

苏轼郁闷地坐着,久之,突然悟道:“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目的地固然重要,但目的地的初衷并非给人套上紧箍咒,让人头疼焦虑。当目标不再激励人们昂扬地前进,而是成了心灵的枷锁,让人丧失蓬勃的活力,那就挣脱吧!只为惯性而盲目前进,那目标本身已经是值得商榷的存在。

要么乐于实现,要么彻底放下。当目标不再令人欢悦,画地为牢,成了自己给自己的限制,那就是时候给当下寻找另一种意义了。前进中的每一刻其实都有独一无二的光彩,它们并非只为目的而存在。打开脑洞,每一刻都可以生意盎然!年近花甲的苏轼在疲惫的行走中坐下来,想了一会,突然像老顽童一样快活起来:放弃目标,释去羁绊,原来我是自由的!歇息的一刻于是充满灵悟和创造的活力!“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自己解救自己是幸福的。

挣脱既定目标的限制,领会心灵的自由,即使下一刻是死亡,这一刻也仍然有熟歇的洒脱自在。兵阵交接、金鼓相振中,一个士兵突然坐下来,若无其事地打个哈欠,想想都觉得喜感不已。而苏轼却正是这样生活的。被贬至一无所有的惠州,别人“试问岭南应不好”,苏轼“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妥帖放松地坐下来,每一个当下都值得感知自由。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