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程秀才》原文翻译赏析-苏轼

时间:2025/08/07 浏览次数:63

与程秀才[注]--

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1]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无炭,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然劳费已不赀矣。[2]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

【注释】

[注]程秀才:程天侔。

[1]襁褓:婴儿。泡幻:梦幻泡影,喻人生短暂。

[2]结茅:盖起简陋的房屋。椽(chuán):支撑瓦片的木条,后指房屋的间数,量词。不赀(zī):无法估算。

【赏析】

一无所有之时,你会如何自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会沮丧吧?但苏轼说:“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

世人都以为苏轼旷达乐观,俨然一个理想主义者。那是因为他深知生活的本相是一无所有。不到三十岁,父母贤妻就先后离世。才气固然名动天下,但生命的凄惶已铺展在眼前。初入仕途,受肖小恶意诽谤,以致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诟辱备至,命若悬丝。一个亲历过命运无常、人性丑恶的人,才会对这个世界的一片狼藉洞若观火,并格外珍惜世间种种美好。海南“无瘴”,“十数学生”相助“结茅数椽”,“躬水泥之役”,如此雪中送炭的可爱之人使苏轼欣喜甚至感恩,“愧之不可言也”。

经历过卓绝的苦难之后,还能感恩并恬淡地生活,这需要强大的信念与内力。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能爱着它。”苏轼历经新党迫害、友人背叛、恶意贬谪,以致身处天涯海角,但他仍然爱着生活、劳动、朋友和自己,“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在命运的角落里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仍关心亲友、珍爱自己,并带着孩子般的好奇心看命运会将自己带往何处,在与大道的同变化、共周流中获得新鲜的乐趣。真正的通达者深知灾祸与平安如同海上的狂澜与静波,都是大道周流的常态。与其悲愁,不如领受世间为数不多却又领略不尽的美好吧。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