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原文翻译赏析-王思任

时间:2025/07/16 浏览次数:25

剡溪[注]--王思任[注]

浮曹娥江上,铁面横波,终不快意。[1] 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下上,沙明山静,犬吠声若豹,不自知身在板桐也。[2] 昧爽,过清风岭,是溪江交代处,不及一唁贞魂。[3] 山高岸束,斐绿叠丹,摇舟听鸟,杳小清绝,每奏一音,则千峦啾答。之际,想更难为怀。不识吾家子猷,何故兴尽?[4] 雪溪无妨子猷,然大不堪戴。[5] 文人薄行,往往借他人爽厉心脾,岂其可![6]

过画图山,是一兰苕盆景。[7] 自此万壑相招赴海,如群诸侯敲玉鸣裾。[8] 逼折久之,始得豁眼一放地步。山城崖立,晚市人稀,水口有壮台作砥柱,力脱帻往登,凉风大饱。[9] 城南百丈桥翼然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移舟桥尾,向月碛枕漱取酣,而舟子以为何不傍彼岸,方喃喃怪事我也。[10]

【注释】

[注]剡(shàn)溪:在浙江嵊县,源出天台山,下流为曹娥江。

[注]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山阴人。明清之际文学家。

[1]铁面横波:形容水势汹涌。《绍兴府志》:“潮汐之险,亚于钱塘,坍沙陷溺,常为民患,谚曰:‘铁面曹娥’。”

[2]三界:以三六九为期的集市,地处上虞、会稽、嵊三县之界。板桐:船。

[3]昧爽:天刚亮。清风岭:嵊县北四十里灵芝乡,悬岩峭壁,下瞰剡溪。交代处:剡溪与曹娥江接流交汇处。贞魂:曹娥庙中精魂。东汉时曹盱失足堕江溺死,其女年十四,昼夜沿江而哭,寻父尸不得,遂投江而死,后人于江畔立曹娥庙,以为纪念。

[4]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大不堪戴:使戴安道很难堪。

[6]爽厉:爽快兴奋。

[7]画图山:在嵊县东北三十里,多怪石。苕(tiáo):苕草。

[8]敲玉鸣裾:古人尊贵者衣裾佩玉,行动则有声。

[9]帻(zé):头巾。

[10]碛(qì):水中沙石。枕漱:枕石漱流。

【赏析】

文中两次引用《世说新语》赞美越中山水的条目。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还有,便是子敬的哥哥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看惯旷莽平原和裸露的中原士族来到越中后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秀美葱茏的天地。他们带着新鲜的眼光,惊奇地赞美这片钟灵毓秀的世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中国的山水诗就此诞生。、,无数人在这片山水中获得美的启迪、心灵的抚慰。明末文人王思任也不例外。

文字清绝灵秀,只因山水奇秀、心中热爱。作者眼中的剡溪不仅是清绝的风景,还充满了活力和生命,请注意动词:“城南百丈桥翼然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自此万壑相招赴海,如群诸侯敲玉鸣裾”。桥宛若彩虹在溪中饮水,水波逗弄桥墩,群山像高贵的人们簇拥着涌向海边。优雅的桥、活泼的水、动势的山,作者不由自主地与它们玩耍起来,他爬上溪口的高台,“凉风大饱”,又在彩虹桥尾对着明月与沙石枕石漱流,用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体会剡溪的一切美好,风、空气、流水、驶出峡谷的一瞬间豁然开朗的喜悦。就这样,从白天到黄昏,“我”在剡溪徜徉着。舟子却在一旁喃喃怪“我”总不上岸。对舟子而言,此岸与彼岸、起点与终点就是泛舟的全部意义,至于过程的享受、文人的乐趣,他大约是难以体会的吧?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