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时间:2025/05/16 浏览次数:26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 ,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2) ;其旁,出堡坞(3)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竹,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4) ,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5) 。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6)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7)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1)黄茅岭:在今湖南零陵西南。

(2)睥睨(pì nì):同“埤堄”,城上的矮墙。梁欐:屋的正梁。

(3)堡坞:小城堡。

(4)数:密。

(5)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

(6)列是夷狄:排列布置这样的美景在偏远地区。

(7)伎:同“技”,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译文】

自西山山道口一直朝北走,越过黄茅岭向下而行,有两条小路。一条向西面去,走过去看看,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另一条路稍微偏北向东,走不到四十丈远,地形便断开了,河水从此地分开,有许多石头堆积,横为边际。这上面的形状如城墙、房屋栋梁,旁边有一为守卫而筑的小城堡,好像一道门。朝里面看去,里面一片漆黑。我试着投下一块石头,空洞洞地响起水声,其音激越响亮,过了很久才逐渐停息。环绕着小路,可以走到上面,四面望得很远。这里没有泥土,却生长着许多好树美竹,非常奇异坚固,树竹的疏密俯仰,好像是聪明人精心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看到了这一切,我就更加相信造物者一定是有的了。但又奇怪为什么不把它生在中原地区,而将他生在夷狄之处,隔了千百年也不能呈献其艺技,这真的是劳而无用的神明。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真的没有神明了么?有人说:“这是为了安慰贤人受辱在这里。”又有人说:“天地的灵气不钟于伟人,而独钟于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面,少出贤人而多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评析】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先对小石城山奇异的景色进行了描述,以这种景色的不为人知来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学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隐约地含有对统治者在不能任用贤才方面的讽刺。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