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赏析-苏轼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25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1) ,纵步松风亭下(2)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3) 。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4) 。

【注释】

(1)嘉祐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今为广东惠州东坡小学所在地。

(2)松风亭:原在嘉祐寺旁边,故址在今惠州桥东区东坡小学的后山上。

(3)木末:树梢,指在高处。

(4)熟歇:很好地歇息一番。

【译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偏偏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吗?”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担心,很好地休息一番。

【评析】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惇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安置。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此文。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