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5/03/22 浏览次数:35

浣溪沙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注释】

①汪刻本有副题“西郊冯氏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冯氏园,明代冯宝之园林,在阜成门外。香严词,指龚鼎孳之词作,其词集初名《香严词》,后定本名为《定山堂诗余》。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人清后官至刑部尚书等。有《定山堂集》。

②今:汪刻本下有双行小字校“经”。

③才著:汪刻本作“疑著”。

④几丝柔绿乍和烟:汪刻本作“晚风吹掠鬓云偏”,又有双行小字校“几丝柔柳乍和烟”。乍,《草堂嗣响》作“又”。

【译文】

谁说飘零的海棠花就不可爱了呢?如今又是赏花的时节,海棠美丽依旧,只可惜当年那个赏花、惜花之人,已不在人世了。刚刚下过雨,花上的胭脂色被雨水晕染,柳枝柔媚,笼罩在朦胧烟霭中。夕阳的光影里,那美丽的花魂渐渐远去无踪。

【赏析一】

容若于北京西郊冯氏园林赏海棠,想起龚鼎孳相关词句,有感而赋此词,不无花残人去、物是人非之意。龚鼎孳卒于康熙十二年(1673),词中言“断肠人去自今年”,则作期当为康熙十三年(1674)。不过,龚鼎孳咏西郊海棠词多首,其副题分别为“朱右军司马招集西郊冯氏园看海棠”、“上已前一日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同韶九西郊冯氏园看海棠”、“西郊海棠已放,风复大作,对花怅然”等,词中所忆看海棠之具体词句,多有争议。或以为指龚之《罗敷媚》“今年又向花间醉”;或以为之其《菩萨蛮》四首其中之一首。揣摩词意,与下首最为接近:“爱花岁岁看花早,今年花较去年老。生怕近帘钩。红颜人白头。那禁风似箭。更打残花片。莫便踏花归。留他缓缓飞。”

【赏析二】

他刻本有副题“西郊冯氏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龚鼎孳之词集初名《香严词》,可见词为悼念龚氏而作。龚鼎孳《菩萨蛮》有云:“爱花岁岁看花早,今年花较去年老。生怕近帘钩。红颜人白头。那禁风似箭。更打残花片。莫便踏花归。留他缓缓飞。”性德于北京西郊冯氏园林赏海棠,想起龚氏此类词句,不无花残人去、物是人非之感。旧游时节,花好人好;今年重游,景色依旧,缠绵,烟雾迷蒙,但念及亡友,不胜凄然。

【汇评】

徐轨《词苑丛谈》卷五:“《侧帽词》有西郊冯氏园看海棠《浣溪沙》云……盖忆《香严词》有感作也。王俨斋以为柔情一缕,能令九转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

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丛录》:“观容若此词,似不胜重来之感。”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龚鼎孳在《香严词》里的《蓦山溪》有句云:‘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本篇的意境与词相近,可能作者是记起了龚鼎孳的这首词,因感而赋。下阕既写眼前的海棠花,又由花想起了那已经离去经年的人的面貌。末句说自己在黄昏时分,对着这重来的门巷,倍增惆怅。整首词吐嘱轻圆,自然流畅。”

盛玲《纳兰性德词选》:“容若‘忆香严词’,当是指《罗敷媚·朱右军司马招集西郊冯氏园看海棠》。龚词是写盛开枝头的海棠,意谓以垂暮之年对此嫣红,不胜白发红颜之感,因而自伤老大。容若此作则是写飘落在风中的海棠,意谓红颜亦自无常,因叹青易逝,情调更为颓伤。”

【延伸阅读】

◆《香严词》,明末清初词人龚鼎孳的词集《香严斋存稿》的简称,后刊定为《定山堂诗馀》。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著有《定山堂集》。冯氏园原址在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每逢海棠开放,龚鼎孳常与家人亲友前往赏花,性德或亦曾参与其列。《香严词》中有多首词提到看海棠之事。如:“卧倚璧人肩,人花并可怜”(《菩萨蛮》),“火齐才匀,恰是盈盈十五身”(《罗敷媚》)。康熙十二年九月龚氏去世。十三年春性德重往冯氏园看海棠,念及旧游,作此词。细看词题曰“因忆《香严词》有感”,而不曰“忆香严老人”或“忆座师龚孝升”,词句中又有“断肠人”、“晕红”、“鬓云”、“倩魂”等词语,可见作者所忆者,不是龚鼎孳本人,而是《香严词》中提及之璧人。因不便明言,故泛言曰“忆《香严词》”。

◆《侧帽词》有西郊冯氏园看海棠《浣溪沙》云(略),盖忆《香严词》有感作也。王俨斋以为柔情一缕,能令九转回肠,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徐釚《词苑丛谈》)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