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43

望海潮

宝珠洞

清代:纳兰性德

漠陵,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

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

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

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

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

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

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

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注释】

①宝珠洞:北京西郊八大处平坡山之上。余柒昌《古都变迁记》:“宝珠洞当山之翠微处,洞深广丈余,洞中石黑白点渗之如珠,故名。”

②漠陵:汪刻本作“汉陵”。

③陈人杰《沁园》:“正夕阳枯木,低回征路,寒烟衰草,迤逦离情。京洛风尘,吴兴山水,等是东西南北人。”

④《念奴娇》:“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是兴亡满目。”

⑤《瑞鹤仙》:“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铜驼巷,在今河南洛阳故城中。《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石崇在洛阳所筑之别业。《杨柳枝》:“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⑥桑干:桑干河,永定河之上游。《最高楼》:“望不尽、军都山一面,流不尽、桑干河一线。”

⑦梦雨:濛濛细雨。《重过圣女祠》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译文】

看那寒烟衰草、风吹雨打中的汉陵,油然想起许多朝代更迭的往事来。这一片空山,白日里只有阳光高照,夜深时能听到唱经的声音,别有一种凄凉况味。历史最是令人感伤,面对眼前风景,不禁遥想晋代洛阳的铜驼与石崇金谷园的故事。几处前朝离宫,如今全部荒废,变成了儿童放牧牛羊的地方。茫茫的荒沙中,隐约看到了桑干河,看到大雕在雪中飞翔。又看到细雨中升起炊烟一道,愈发伤感,怎忍再看那斜阳下的丛林呢?那里有两三行大雁向南飞去,云凌乱,水低流,骑兵在荒凉山冈上孤独前行。天已黄昏,到了僧人吃饭的时间,我站在寺院门口,沐浴冰凉的月光。

【赏析】

此词用语比较模式化,情感也比较空泛,《饮水词笺校》推测为早期习作,模仿严绳孙作于康熙八年(1669年)的名篇《望海潮·钱塘怀古》。

词人登临京西之翠微山,见寒烟苍翠,衰草连天,抚今追昔,触目皆是兴亡之景,故言辞不无凄凉之意。想铜驼街、金谷园,曾涌现多少风流人物,如今都被风吹雨打去。当年的宫阙,也成为放牧之处。永定河外,细雨濛濛,归雁匆匆,远处有铁骑身影朦胧。惟有僧人,最为悠闲,饭罢漫步寺门,对凉月,迎清风。

【汇评】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康熙八年,严绳孙曾作《望海潮》‘钱塘怀古’词,一时传诵。性德此词,结构字句多与严词相近。如严词‘一道愁烟,三分流水,恼人惟有斜阳’三句,性德作‘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尤见趋仿痕迹。此词当为性德早年习作,作期当在康熙十四年前。”

【延伸阅读】

◆宝珠洞: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北京名胜古迹辞典》:“宝珠洞雄踞于平坡山顶……有殿堂两座。寺之正殿为观音大士殿,两厢有配殿。殿后有一岩洞。深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奇特,如同黑白相间的珠子凝结而成,似蚌珠晶莹,故得名宝珠。”性德于康熙十二年写成的《渌水亭杂识中》,已有考证西山地名的记载,可见他此前曾到过西山。此词可能作于当时。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