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4/09/10 浏览次数:32

水龙吟

题文姬图

清代:纳兰性德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

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

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

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

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注释】

①文姬: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有《悲愤诗》二首。《后汉书·列女传》: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②顾贞观《梅影》:“须信名士倾城.相逢自古相怜。”

③柯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盛产良竹。伏滔《长笛斌》序云:“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

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⑤蔡琰《悲愤诗》:“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吴梅村《悲歌赠吴季子》:“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⑥觱篥:笳管,出自西域龟兹。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七拍:“龟兹觱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⑦宋自逊《贺新郎》:“巧拙岂关今夕事,奈痴儿騃女流传谬。”

【译文】

名士才子与倾城女子常有同样的被嫉妒、陷害的命运。蔡邕已死,人间再也听不到奇绝的笛声;蔡文姬虽然继承了父亲的才学,却无奈突遭灾祸,被掳到万里之外的异乡,忍受非生非死的磨难。望着黄沙白草,听寒风吹卷树叶,将平生幽恨从头诉说。她本该在中原佳地缔结良缘,却被迫嫁与匈奴人,过起了艰辛的游牧生活。每每在严寒时节听到边地的乐曲,还是忍不住流下思乡的泪水。如今我们披览这幅《文姬图》,感叹她于千载之下依然没有找到归宿。苍天如此不公,让名士与历尽沉沦坎坷,偏偏是愚人们享尽人间厚福。

【赏析】

顺治十五年(1658年),著名江南士子吴兆骞(字汉槎)因“丁酉科场案”下刑部狱,被判流放东北宁古塔,好友顾贞观始终为之奔走,终于在十八年后得到性德愿意施救的承诺。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吴兆骞终于得到了赦书,于九月南还,十月抵达京城,举家暂住在性德座师徐乾学馆中。

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性德邀请了吴兆骞、顾贞观、曹寅、、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许多朋友会集于花间草堂,饮宴赋诗。性德这首《水龙吟·题文姬图》,表面是吟咏文姬归汉的故事,暗里句句扣合吴兆骞,古典和今典交织并用,亦真亦幻,难辨古今:以蔡文姬的古典比拟吴兆骞,以吴兆骞的今典比拟蔡文姬,一切若合符节,词艺已臻化境。

此首题画词,围绕画中人物蔡文姬,描写其悲惨的不幸遭遇,抒写对其坎坷命运的同情。蔡文姬博学才辩,妙于音律,原应受到珍爱敬重,谁知命运多舛,流落塞外,与黄沙白草为伍,饱尝异族异乡异俗生活之苦。这样凄惨的结局,千载之下,依然令人潸然。更让词人心痛的是,历来那些名士倾城,总是饱受生活的折磨,而那些痴儿呆女,却享尽了人间的厚福。

【汇评】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这虽然是题画词,但作者实有所感。他很同情蔡琰以及像她那样在蛮荒之地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他怨恨天公有眼无珠,总是赐福于那些愚昧麻木的人,而一味使有才之士备受折磨。在诗中,作者不满现实的情绪,跃然如见。”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阕藉《文姬图》而咏吴兆骞事。‘名士倾城、‘名士’即汉槎。‘非生非死’句用梅村送汉槎诗句。‘毡裘夫妇’谓汉槎妻葛氏随戍宁古塔。词多为汉槎感慨不平。”

【延伸阅读】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后汉书·列女传》。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相传亦为琰所作。)

◎(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后汉书·蔡邕传》“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注引张骘《文士传》)

◎(蔡)邕夜鼓琴,弦绝。(蔡)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后汉书·列女传》引刘昭《幼童传》)

◎氈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胡笳十八拍》)

◎“只多”句谓文姬本该成为汉家贵族的配偶,不料却为胡人所得,徒然增加了一对身穿氈裘的夫妻。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