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4/06/10 浏览次数:33

台城路

塞外七夕

清代:纳兰性德

白狼河北偏早,星桥又迎河鼓。

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两眉愁聚。

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一叶,毕竟随风何处。

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赏析】

这首词大概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这一年纳兰第一次随圣驾出巡塞外,因此远离亲人,独过七夕。天上的相聚与人间的分离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多情善感的纳兰自然也就生出许多感慨。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一开篇,词人就直入主题,白狼河的秋天来得格外早,又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而自己此时却离家远行,羁留塞外,这种强烈的反差让纳兰的心中顿生愁苦。“秋偏早”“又迎河鼓”都是说时间过得飞快,其实,四季更迭,周而复始,鹊桥相会,一年一次,没有丝毫快慢之分,纳兰之所以会感到时间过得快,只不过是主观感受而已。

接下来词人紧接“星桥又迎河鼓”所述的神话故事,描写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环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着,天空的白云似乎也沾上了一丝湿气,这秋风白露相逢的初秋时节,牛郎织女又一次相聚在一起。“金风玉露”曾多次出现在前人的诗词中,秦少游《鹊桥仙》中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句子,《辛未七夕》中也有“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纳兰在这里借用过来,增加了全词的意境美。

上片最后五句词人转说自己,天上的神仙已经相聚,可是人间的自己呢?想到自己独自一人羁留塞外,纳兰不禁双眉紧锁,心中也升起了一缕乡愁。但词人知道,面对这种现状他无力改变,他不可能违抗圣命,悄悄回到家中,所以他就把希望全寄托在来日:“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纳兰希望等到来年天能够踏上回家的路,见到妻子后再向她诉说衷肠。随后词人又进一步想象到见面时的情景:只怕相逢的时候,明明四目相对,却仍旧相顾无言。在这里并不是说纳兰与妻子的关系不好,以致于重逢后却无话可说,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意境的真实写照,也只有真正恩爱的夫妻,才会有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无声沟通。

下片首句“人间别离无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七月七乞愿有祈福、乞寿、乞子等内容,而“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写的就是乞愿这一仪式,在七夕之夜,人间女子陈瓜果于庭前,举头仰望碧天,那么,这些女子乞求的愿望是什么呢?纳兰在词中并没有点明。

“相思一叶”化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这一典故有不同版本的记载,但最常见的版本是唐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记载的:“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临御沟,得一红叶,上题绝句一首,后帝出宫人,其归渥者,恰为题叶之人。”在这里,纳兰悲观地认为像一样的恩爱夫妻,像红叶题诗一样的佳缘都只是传说,就如同随风飘转的事物一样,不可捉摸。

接着纳兰又联想到自己,发出“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的感慨。羁旅虽苦,想来也抵不上家中伊人独守空闺,相思成灾之苦,这里两苦相比较,强化了一苦,从而表现出纳兰对独守空房的妻子的关怀。

全词的结尾又重新写到天上,“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通过一年只能与牛郎相见一次的织女也笑话人间有如此的离愁别绪做对比,进一步凸显人间夫妻分离的忧愁痛苦,我们读到此处,恐怕也会被词人所感动而潸然泪下。

  •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 八百孤寒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 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