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34

于中好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清代: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赏析】

在纳兰的诗词中,随处可见其对于友情的珍视,虽然他已早登科第,又是皇族贵胄,然而却虚己纳交,待人至诚至真,推心置腹。当时朝野满汉种族之见甚深,而他的朋友却都是江南人,而且皆坎坷失意之士,纳兰容若倾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们,这其中就有顾贞观。

有一天南方传来噩耗,顾贞观的母亲病故,他必须立刻离京南归,当纳兰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伤心、震惊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顾贞观,甚至比其还要强烈,纳兰不仅为顾贞观难过,也为自己难过,因为顾贞观已经成为他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而现在他不得不面对其要离自己而去的事实,于是,他将自己的痛苦化成一行行长短句,填写了这首词。

“握手西风泪不干”,词一开篇,作者就为我们营造出一派依依惜别的景象,在风之中词人与友人握手作别,泪水止不住滑落。古人在离别时通常以握手表示诚挚的友情和一往情深的伤别之意,就有“握手无言伤别情”的诗句,而之所以“泪不干”,是因为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却难以相见,所以古人在与亲人朋友离别时都会特别伤感。

作为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纳兰常常要入值宫禁或随圣驾南巡北狩,因此与朋友们聚少离多,很少见面,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相聚的机会,友人却又突然要南归,因此他才会发出“年来多在别离间”的感慨。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前一句纳兰虚写未来,后一句则实写过去。纳兰想象着身在远方的友人灯前独坐听雨的愁苦,脑海中回忆起与顾贞观雪后一同看山的快乐日子。

“凭寄语,劝加餐”,这句化用王次回《满江红》词:“凭寄语,劝加餐,难嘱咐,雨和雁”。此时词人已经摆脱了伤感的心情,转而叮嘱友人要保重身体,并希望他在桂花开的时候能够回来与自己相聚。

“分明小像沉香缕”,字面上的意思是小像在缕缕沉香的轻烟里历历可见,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曾作过一首《答赠》诗,其中有一句“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在这句中,“小像”本做“小象”,是象形熏炉的意思,但由于误传的时间久远,也就约定俗成地变成了“画像”的典故。

“一片伤心欲画难”则化用高蟾《金陵晚望》中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诗的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而纳兰将此句化用,用意也就变得十分明显,虽然容貌可以画出来,但是自己的伤心和不舍却难以画出,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照应了小序中的“为题小影”,顾贞观南归时,纳兰赠以小像,题以词作,只可惜这幅小像在道光年间毁于火灾,否则我们今人就能够通过小像来看一看这位多情公子当时是怎样一副伤心欲绝的表情。

梁佩兰在纳兰容若的祭文中说:“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生平至性,固结于君亲,举以待人,无事不真。”结合这首词来看,梁佩兰的话虽然不无溢美之词,然而用于纳兰容若却也绝不夸张。

  •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 八百孤寒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 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